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

論壇廣場/周學信/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
 
近年來,台灣教會雖然對靈恩運動有了較多的容忍與接納,但對於這方面的教導與實踐仍存許多誡心與關切。無可諱言,許多教會對此運動仍持保留的態度,甚至完全敵對。為什麼我們對靈恩運動如此謹慎,甚至害怕﹖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受靈恩派的威脅與驚嚇﹖為什麼有人害怕聖靈和聖靈的彰顯﹖


I.他們提出了下列幾個值得關切的問題﹕
 

一﹑說方言─不合理性﹕
對靈恩派來說,他們將方言視為聖靈的一種恩賜,也是上帝所給的禱告語言。但對那些只用理性對上帝說話的人,及認為方言根本不具語言特性的語言學專家,這似乎傻得令人驚訝,是自欺的,也不恰當。有人甚至擔心如此不合理性的恩賜追求,有向魔鬼敞開大門的危險。 

二﹑特殊身體現象─造成迷惑﹕
靈恩運動中有些特殊的身體行為,如「聖笑」或「被聖靈擊倒」,看起來都和聖經教導的節制和次序(加拉太書五章23節﹔哥林多前書十四章40節)反其道。 這種因與靈界會遇而產生的特殊行為,常被解釋為詐欺或心理上的操縱。所有這些不能控制的情緒或火熱,對有些人而言,無疑是一種迷惑,並不能將至解釋為聖靈的工作,且所有因靈恩帶來的動力似乎更多是出自肉體,而非出自聖靈。

三﹑挑戰聖經權威﹖
新的啟示「上帝告訴我」─挑戰聖經權威﹕新的啟示所謂「上帝告訴我」成為靈恩運動中的一種敬虔崇拜形式。一些基督徒慣以「上帝告訴我」為談話的開始。 無可否認,其中亦不乏一些狂妄的預言,假冒神蹟的例子。對此「新啟示」分享頗不以為然者,認為私下說的預言﹑知識的言語,和智慧的言語無疑是挑戰聖經的權威。因聖經正典已經完成,上帝的啟示已完全,不應再有新的啟示被視為是從上帝而來的真理。基督徒當只在聖經中尋找上帝所要對我們說的話。由此,任何新的啟示都易於被解釋為對聖經全備性的威脅。

四﹑過度的優越感─令人反感﹕
靈恩派認為他們的屬靈經驗是上帝為更新和復興所開的一種配方。
因此,他們自然對靈恩運動的重要性誇大其辭,這種大鳴大放的態度使人有太天真﹑過於激進﹑自大的印象,彷彿只有靈恩運動才是上帝眼中的珍寶,其他的都不算數。此種自大的優越感著實令人反感。

五﹑造成教會分裂﹖
各持己見─造成分裂﹕靈恩運動的興起,造成教會中形式主義﹑理智主義﹑及制度主義等三股思潮的敵對反應。由於靈恩運動打著自由經驗主義的旗號,自然而然地吸引許多人信主,卻也造成了教會的分裂。因為靈恩派信徒不是在教會造成小圈圈,就是使人離開教會。即使有些教會包容少數保持低姿態的靈恩派信徒,卻經常得煞費心機地開導這些信徒能按教會的方式行事。這使得教會頭痛不已,牧者更倍感威脅。

以上這些隱憂堪慮,固然要嚴謹待之,然而也必須知道論斷會引起論斷,且論斷會愈來愈嚴重。 很多基督徒就對靈恩運動的神學與實踐十分不悅﹑並感到不舒服,有人甚至完全排斥此運動,將之視為一種迷惑,或更甚者說是魔鬼的攪擾。


II. 靈性更新的記號
但由於靈恩運動確實使多人信主,也教導人愛基督﹑愛聖潔﹑愛鄰舍﹑釋放人盡情地敬拜讚美上帝和作見證等事實﹔只用愛魔鬼或心理迷惑來解釋是不夠的。
 不論是負面的批判或真正的關切,我們都必須有一個認知,即整體性而言,靈恩運動帶著真實的靈性更新的記號。當上帝藉靈恩運動的管道帶給那麼多人新生命時,若我們仍舊不願去觀察和學習,就是剛愎自用了。當然我們也需要更有洞見的評估。 當我們掙扎於因靈恩而引起的不悅時,也需要評估自己的假設和神學。我們慣常用律法去規範他人,卻用福音善待自己而不自知。 其實,我們也當以對待靈恩運動同樣嚴厲的批判,來評估自己的神學和實踐。當仔細檢視我們的聖靈學時,讓我建議幾個應避開的陷阱﹕

一﹑聖靈一直都在
聖靈並未隨著第一世紀的過去而消逝﹕在神學上,我們都肯定使徒時代以後,聖靈仍繼續存在運行,但實際上,所表現出來的就好像聖靈早已隨著早期教會一同消失在歷史中一般。 許多人因其內心深處實是一位恩賜終止論者,故對三位一體的第三位─聖靈,只有應酬話而已。 對恩賜終止論者來說,某些聖靈的恩賜如醫治﹑說方言,和行神蹟之所以在早期教會發生,乃是為了確實證明上帝行了新事,但這些恩賜早已隨著最後一位使徒的逝世而終止了。 現今我們對聖靈的工作到底相信多少﹖當耶穌說「我的羊聽我的聲音」(約翰福音十章27節)是什麼意思﹖當保羅宣告「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」(羅馬書八章14節)時,保羅在講什麼﹖又當老約翰寫到「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」(約翰一書二章20節),老約翰究竟意所何指呢﹖
 誠如今天許多基督徒所作的見證﹕上帝與他們的溝通超過聖經,但從不違背聖經。其實,上帝對信徒的啟示固然透過聖經,也可以透過感動,或所謂細微的聲音在信徒個人的心裡說話﹑提醒﹑和催促他去行上帝所要他行的。聖靈仍然活著,祂並未在早期教會之後退休。

二﹑不要消滅聖靈的火
靈恩派重經驗﹑理性福音派重知識,都不完全﹕有時靈恩派將經驗放在關係之上,而理性的福音派將知識放在關係之上,二者皆不完全。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也對這兩者提出指責。知識叫人自高自大,而沒有愛的屬靈經驗毫無價值。意即太強調基督教中認知的成份,對上帝的看法便會扭曲。經驗毫無價值。意即太強調基督教中認知的成份,對上帝的看法便會扭曲。而且,強調知識過於關係時,將易導致敬拜聖經。我們很容易把聖經當作上帝。經文可能成為我們敬拜的偶像。有些人更變成只敬拜經文,而非敬拜那位啟示經文的上帝。這樣的聖經崇拜,將使上帝不再是與個人產生關係的上帝。甚至,至終我們不再經驗祂,與祂毫無關連。上帝成為我們探討考究的對象而已,而非我們應敬拜的主。沒有與上帝的個別關係,基督徒的生命不會有活力,也不可能有熱情。  其實崇拜聖經﹑與上帝沒有個別關係二者背後,帶著強烈而深沉的控制慾。有些人對靈恩派最不滿的,就是他們失控﹑及激烈的情緒。基督徒大多對「節制」這個聖靈的果子感到舒服自在,因有所制約,凡事才不致太過或不及,且聖經也教導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(加拉太書五章23節﹔哥林多前書十四章40節)。 故大部分基督徒解釋這些經文的意義為「已中庸之道做所有的事」,包括敬拜上帝在內。有人實將保羅的訓誡過度應用,以致消滅了聖靈的火。

三﹑上帝主權何在﹖
上帝仍施行醫治與行神蹟﹕上帝過去醫治,今天仍繼續醫治。且上帝醫治的方法很多,不一定藉某位從事信心醫治的佈道家的禱告來醫治。有時上帝醫治是經由信心的操練。誠然,有些靈恩派的問題在於他們相信上帝不僅能,且必須醫治。如此一來,上帝的主權被剝奪,祂成了在我們之下,須服事我們的僕人。而非靈恩派的問題則在於,雖然他們宣稱上帝可以醫治,但所行的就像祂不會醫治似的。甚至有人的內心深處對上帝今日仍行醫治與否而存疑。對另一些人,上帝的醫治則只在聖經中發生。總而言之,靈恩派的問題是否定上帝的主權,而非靈恩派的問題卻是否定上帝的能力或良善。

四﹑福音派的理性主義﹕沒有聖靈運行空間
福音派的理性主義﹕諷刺的是,福音派教會一面與啟蒙運動的理性傳統抗衡,一面又大多屈服於理性的精神。理性成為一切事情的判斷,包括超過理性可及的事。這種理性主義顯示,我們行事好像聖靈只在左腦的邏輯中心工作。事實上,無可否認,祂也在右腦工作,祂激發我們的想像力,以致我們會喜悅﹑歡笑﹑歌唱和創作。
此外,理性主義在一些教會中的影響是,使整個決策過程成為認知上的操練,未給聖靈運行的空間。有時甚至沒有給禱告空間,把聖靈的引導侷限成一套邏輯的配方。坦白說,這就是削減了聖靈在我們裡面的感動。其實,在期望每天都有啟示和單單根據邏輯常識作決定,這二者之間是可以取得平衡的。我們不一定得到啟示,但我們應確信聖靈常已不可言喻的感動引導我們。 


III﹑ 處理懼怕

一﹑認我們對靈恩派有恐懼
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靈恩派有恐懼和極深的關切。他們的一些教導和實踐會引起我們的擔憂,甚至憤怒。 的確,是有許多應該懼怕和擔憂的事。但也有許多不該懼怕和擔憂的事。我們最應怕的是誰﹖豈不是該懼怕上帝過於人嗎﹖豈不是更該懼怕上帝的審判和不悅,過於對聖靈工作的欠缺認識﹖豈不是更該擔心教會缺乏聖靈能力的彰顯,過於靈恩派對聖靈恩賜的使用﹖這些問題的解答不難,但仍需所羅門的智慧才能作明智的抉擇並實踐。上帝不喜悅我們用祂的恩賜去拆毀人和分裂教會,也不喜悅我們對祂賜給教會的禮物膽怯最重要的是愛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這偉大的愛篇,被放在使用恩賜和聖靈彰顯的兩章(哥林多前書十二﹑十四章)經文之間,究竟有何重要性﹖

二﹑清楚地大聲疾呼﹕
它清楚地大聲疾呼﹕只有愛可將我們從害怕中釋放出來,以越過教會中因聖靈彰顯所可能帶來之關係上的傷害。沒有愛,我們將不知何時或如何使用這些恩賜。沒有愛,我們就不能寬容信徒們操練中的錯誤,也不知道如何帶領他們,使他們對聖靈的工作更有洞察力。反之,在愛中,我們知道所有的恩賜都是暫時的。在愛中,我們知道先知所講的有限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9節),不是全面的,因此,我們對自大的靈會謹慎。 

有一天,這些恩賜都不需要了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8節),但愛仍是最大的需要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)。因此,讓我們脫下懼怕,穿上愛,敞開心接受聖靈所賜的所有恩賜和彰顯。

2756期○
2007/5/22○
論壇廣場/周學信/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○

沒有留言:

郝家的宣教資源與新聞

「也 要 為 我 們 禱 告 、 求 神 給 我 們 開 傳 道 的門」(歌4:3)